剑川县论坛

首页 » 问答 » 常识 » 援黔干部牵起山海情,沪遵人民同奔好日子
TUhjnbcbe - 2024/4/8 16:46:00
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 https://news.39.net/bjzkhbzy/170919/5706533.html

东方网记者傅文婧6月24日报道:上海与遵义,两座充满红色底蕴的城市。上海与遵义,一双结对帮扶共谋发展的“好兄弟”。有这样一群来自上海的援黔干部,他们扎根遵义、深入基层,将来自上海的资源和理念带到了遵义的贫困地区,精准着力人民脱贫,全力推动发展致富,在沪遵两地间架起一座经济发展的“千里大桥”,让山海情谊在两地间蓬勃升华。

第二批援黔干部集体合影

遵义市是革命老区、少数民族地区,地处武陵山、乌蒙山国家级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,贫困面广、贫困人口多、贫困程度深,三年来,上海投入财政援助资金5.23亿元,实施项目个,有力助推5个贫困县(市)成功实现减贫摘帽、个贫困村脱贫出列、10.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。援黔干部联络组连续三年荣获遵义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,7名援黔干部获得表彰。

“送水书记”钟争光:一条朋友圈引来万家水

“一个礼拜不下雨,这里就没水了。”遵义务川县委副书记钟争光刚到任时,对当地山里百姓缺乏生活用水的艰苦条件十分震惊,老百姓每天一大早起床,就要花费3、4个小时先去背水。山下有水源,可是要送到山上就成本不菲,而且能送去的水量也有限。起初,钟争光按照常规思路,觉得既然水源不缺,那用电泵把水抽到山上就可以了,可实际一算,才发现根本没这么简单。“乡镇府要用消防车送水到山上,半山腰还好,山顶上送不过去。如果用电力抽水,每抽到米海拔就要11块钱,而需要送水的大部分地方大约有米落差,也就是70块钱一立方水,上海居民的水费才2到3块一立方,何况这里的老百姓本就是贫困户,根本喝不起电泵送的水。”

“送水书记”钟争光

在县里的深度贫困村——分水镇天山村,“看得见水,喝不到水”成为了当地老百姓的世代之困,也阻碍了大家脱贫致富的前进步伐。为了解决山里老百姓喝水难的问题,钟争光想尽了办法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云南省剑川县的自然落差势能提水示范工程,立刻联系到实施工程的这家上海企业。

年9月,钟争光和务川自治县水务局的同志一起前往云南省剑川县,对当地自然能提水项目进行了考察,初步论证该技术适合务川地形地貌。经现场查勘并多次规划论证,初步规划了红丝乡上坝村、分水镇天山村等第一批可以实施自然能提水项目的9个村落,覆盖人口人,其中贫困人口人。

村民家里用上了自来水

自然能提水技术是一项新事物,对当地老百姓来说,“不用油不用电就能用上自来水”简直是天方夜谭。在项目建设之处,不少村民都心存疑惑,直到在家里拧开水龙头,白花花的自来水倾泻而出,大家才知道,原来科学技术可以创造这样的“奇迹”。自然能提水不仅环保无污染、而且用水成本低、后期维护成本也低,对经济条件尚在困难阶段的老百姓而言,是真正的“实惠水”,不仅如此,当地老百姓也将这自然能提水称为“争光水”,感谢钟争光书记为他们解决了生活中最难的地方。

年,务川县自然能提水项目被评为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。钟争光个人荣获上海市奉贤区五一劳动奖章。自然能提水项目不仅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生活饮水的困境,也激活了农业生产的潜能。小坪村成功通水后,借助高山平地的优势,栽种了黄蜀葵、桑葚、梨树、清脆李,规划了高山冷凉蔬菜以及猕猴桃、八月瓜等产业。上坝村项目点附近,由于产业用水有了保障,老百姓已经开始种植油茶、天门冬等经济作物。天山村10万羽林下养鸡场的生产性用水也通过自然能提水得到保障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,“争光水”正是上海援黔干部精准帮扶的一道缩影。

“卖菜书记”周灵:让老百姓从会做的事开始

道真地处贵州省最北端,是全国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一。在道真县委副书记周灵看来,要真正帮助老百姓脱贫,就要“量力而行”。贫困人群就业困难有各种各样的原因,要充分考虑他们就业能力的实际情况,让老百姓从会做的事开始,逐步走上脱贫奔小康之路。周灵说:“人的因素是第一位。要扶贫,给钱给物是最方便的,但这种方法杯水车薪。”找企业带动就业帮扶贫困户是最通常的做法,但企业在县城,贫困户在乡镇,实际能覆盖的人群很少。周灵来到道真县,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帮扶贫困户覆盖面,“把上海项目的盈利分给贫困户。”

“卖菜书记”周灵

道真县贫困户的实际就业能力较低,周灵认为要从大家都会的事开始做,因此决定选择带领大家一起种菜,“因为种菜大家都会,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提高技术能力,成立集体经济,把所有的钱都分给贫困户,增收范围就多了。”周灵表示,虽然通过成立集体经济,提高贫困户组织化程度的做法比较辛苦,但对大多数贫困户来说,能够得到的收益是比较有保障的。“精准扶贫不在于多卖一车菜,而是转变老百姓的观念。我们扶贫要改进做法,在扶贫项目内容和方向上改进,是带着他们做,而不是帮他们做。哪怕将来有企业离开或者扶贫干部离开都没关系,因为老百姓可以自己继续做。”周灵的目标就是留下一个商业模式,教会老百姓发展产业的思维方法,学会找到持续增收的渠道。

过去老百姓是有什么菜就卖什么,现在在周灵的带领下,已经转变为“市场要什么种什么,什么赚钱主攻什么,逐步对标市场。”在走遍了道真县的村落后,周灵发现当地的水土特别适合种植菇类,“食用菌的利润高,当地的原料木屑质量又好。”经过积极引进,同辉、贵旺两家食用菌龙头企业进驻道真发展,按照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模式,由企业向合作社签订订单、发放菌棒、收购食用菌,合作社依托食用菌园区组织群众发展生产,年确保完成万菌棒投放。

周灵在菜地里

“我们3年一共卖了6万多吨蔬菜!”周灵有个外号叫“卖菜书记”,曾经在网上“火”了一把,从他的“实战成绩”来看,这个外号名不虚传。年,道真全县种植商品蔬菜15万亩,建成7条蔬菜产业示范带和4个万亩蔬菜产业园,其中向上海等地销售蔬菜吨,实现销售收入.6万元,惠及贫困群众人。

“助学主任”张匀:校园小而美,教学小而精

再苦不能苦孩子,再穷不能穷教育。要想“拔穷根”,教育来“治本”。务川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匀年来到大坪街道罗溪完小时,发现当时学校有6位老师竟然住在教学楼上的钢架棚里,“如果遇到雷雨天是很危险的。”不仅如此,学校校舍陈旧,学生也没有住宿,每天要步行1-2小时才能到校上课。学校里还有两兄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,上学又要走路2小时,就借住咋了附近农户的柴房里,生活条件十分恶劣。在了解情况后,务川教育局会同上海援黔干部们一起开始建设“小而美·小而精”乡村学校建设工程,以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、帮助山里孩子共享均衡教育资源、阻断贫困根脉代际传递。

“助学主任”张匀

通过精准调研,按照“小而美、小而精,留得住学生、有家的味道,有文化有内涵有特色”的总体要求,乡村小学“小而美·小而精”三年提质行动计划开始实施,并提出“外显优化、内涵提质”的工作目标,制定一校一实施方案,确定了三年内分三批完成全县48所乡村小学改造提质的目标路线图。

改造后的学校“小而美”

在提质改造后,乡村学校全部配齐建全现代多媒体教室,各乡村学校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,让师生彻底告别板书靠手、讲课靠口、实训靠吼的原初状态,实现乡村学校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。同时,学校又通过借助远程教学平台,让名大山孩子随时可以共享到上海的课堂教学。在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支持下,务川县建设了10间“梦想中心”多元教室,开设“梦想课程”,实施“梦想教练计划”支教活动,举办“梦想领路人”教师培训,极大促进多名乡村教师教学水平的立体提高。这将使乡村学校实现天天有课上到天天上好课的历史转变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援黔干部牵起山海情,沪遵人民同奔好日子